<div class="postcolor">一个ID叫夏天的驴友,有人认得她吗- ----<br/><br/>29年前,远在郑州的李秀清、钱自谱夫妇,从<span style="COLOR: red;">温州市福利院</span>收养了一名女婴。这个女婴和其他的孩子一样,在爸爸***呵护下,读完大学,走上工作岗位。5年前,不幸降临到这个“幸福”女孩身上——她被确诊患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。<br/> <span style="FONT-SIZE: 14pt; LINE-HEIGHT: 100%;">医生说,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的最有效方法,而父母是最有可能配型成功,从而拯救她的人。然而,这个女孩至今还不知道,自己并不是父母的亲生女儿,配型只能是一个遥远的梦。李秀清说,为了让女儿早日康复,我们一定要找到她的亲生父母—— </span>一个急切的求助<br/> <span style="COLOR: red;"><span style="FONT-SIZE: 21pt; LINE-HEIGHT: 100%;">为了女儿康复,请求帮忙找到她的亲生父母</span></span><br/> “我的女儿得重病了,你们能帮我找到孩子的亲生父母吗?”2月18日上午,当记者在郑州市上街区三湾街社区见到61岁的李秀清时,老人一脸的无奈和期盼。<br/> <span style="COLOR: red;">这个女孩儿叫钱芳,5年前被确诊患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(CML)。<br/> 医生说,在目前,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的最有效方法,包括父母在内的直系亲属,是最有可能配型成功,从而拯救她的人。然而,钱芳至今都不知道,自己并不是钱自谱、李秀清夫妇的亲生女儿,骨髓配型只能是一个遥远的梦。</span> <span style="COLOR: blue;"><span style="FONT-SIZE: 14pt; LINE-HEIGHT: 100%;">29年前的1977年,钱芳还是一个11个月大的婴儿,她被父母遗弃在温州市福利院大门口。1977年10月20日,经朋友介绍,远在郑州的钱自谱、李秀清夫妇来到温州市福利院,领养了这个可怜的女婴。随后,钱芳跟着爸爸妈妈来到了郑州。</span></span> 面对记者,李秀清说:“为了能让女儿早日康复,我们一定要找到女儿的亲生父母。”<br/> 一个家庭的抗争<br/> <span style="COLOR: red;">为治女儿的病,七旬老人远赴贵州打工</span> 征得李秀清许可,记者来到她家的客厅,钱芳就躺在客厅里专设的病床上。难得一见的阳光毫不吝啬地把温暖洒满了客厅,给钱芳虚脱、泛青的脸上涂抹了一缕生机。<br/> 李秀清拿出一摞相集给记者看。和记者一起翻看着一张张和父母在全国各地留下的纪念照片,钱芳原本黯淡的目光亮了起来。在前来探望她的朋友的帮助下,钱芳告诉记者:“爸爸妈妈很疼我,即使是后来有了弟弟也一样。”<br/> 在李秀清的示意下,记者来到另一个房间。李秀清说,<span style="COLOR: red;">钱芳前天刚刚出院,在医院只住了一天,输了1600毫升血。“今天早上她又吐了两口血,精神状态很不好。”</span> <span style="COLOR: red;">“没有办法啊,我们掏不起住院费了。”李秀清无奈地告诉记者,为给女儿治病,家里已经花光了所有的积蓄,还欠下亲友好几万元钱。 2006年元旦前,经朋友介绍,70岁的钱自谱去了贵州,在一家水泥厂打工。“老伴这把年纪出远门,也是为了女儿的病啊……”李秀清说。</span> 一个深埋的秘密<br/> 为了女儿的成长,被收养的秘密深埋了29年 <br/> 随后,李秀清从衣柜中间一个紧锁的抽屉里拿出一个信封,信封里有一张薄薄的纸片和两张照片。<br/> <span style="COLOR: red;">这是一张像是随手撕下来的红纸。透过窗户逆光看过去,记者清晰的发现这张红纸是鞭炮的包装纸,在顶端“双响爆竹”四个字的中间,有一个火炬的图案,上面还印着“新式烟花、多色多样”八个字。在这些印刷的字迹上是流畅的毛笔字迹,“一九七六年十一月十九日凌晨一点十五分生”。<br/> “这可能是孩子的出生时间。”李秀清说,“红纸是温州市福利院的工作人员转交的,他们说,在福利院大门口捡到这个孩子时,除了随身穿着的衣物,就是这张写着这个时间的红纸。”</span> 两张照片是李秀清、钱自谱带着女儿返郑途经上海拍的。一张照片是戴着毛线帽子的钱芳,照片的下方印着“上海照相”四个字。另一张照片的右下方印着“人民照相一馆”,是李秀清、钱自谱夫妇一家三口与帮助介绍领养孩子的郑加辉一家三口的合影。<br/> 李秀清压低声音告诉记者,这两张照片钱芳都没有见过,钱芳到现在也不知道被领养的经历。<br/> 钱芳11岁那一年,这个秘密差一点被一个孩子揭穿。<br/> 那天,钱芳放学回家对李秀清说:“一个同学说我不是你的亲闺女。”李秀清听了一惊,忙问了女儿一句:“怎么会呢,爸妈对你不好吗?”钱芳瞪大眼睛想了想,认真地说:“那就是他们胡说,我的爸爸妈妈比同学的爸爸妈妈都好。”<br/> 返回头,李秀清赶紧找到那个同学的母亲,请她教育孩子,千万不要再说这样的话,以免给钱芳的心理带来阴影。这个秘密一直被街坊邻居保存在心里。<br/> 在钱芳12岁那一年,因某种原因不育的李秀清,意外有了自己的儿子。但是,两个孩子相处得非常融洽,连家属院的其他家长和孩子都羡慕不已。<br/> 上街区新华街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王医生清楚地记得,去年夏天,钱芳的弟弟钱程背着姐姐来站里治疗,从一位熟人那里知道了背上的姐姐和自己并没有血缘关系,已是大学生的钱程只说了一句话:“那她也是我的亲姐姐。”<br/> 一对老人的心愿<br/> 只要女儿能康复,其他都不算什么 <br/> 骨髓移植能够治疗白血病为众人所知,钱芳也曾经对妈妈提起过。李秀清说,那是在2004年,钱芳说完后,想了想又说:“爸爸的年纪太大了,妈妈有糖尿病和高血压,弟弟的年龄又太小了,都不能做。”<br/> 事情过后,钱芳再也没有提起配型的事儿。但这事儿却记在李秀清的心里:“不为女儿配型,在女儿面前说不过去,而配型则是根本不可能的。”李秀清明白,要想给女儿配型成功,只有找到她的亲生父母。<br/> 此后的一年里,李秀清夫妇瞒着女儿,开始悄悄地寻找她的亲生父母。<br/> 刚开始,他们找到了当年帮助领养女儿的好友郑加辉。经过辗转联系,郑加辉联系到了温州市福利院。然而,对方的答复是,当年负责收养钱芳的工作人员早已退休,已经无法联系,捡到钱芳时的详情已经无从了解。<br/> 后来,他们自己又把电话打到了温州市福利院,还是没有结果。<br/> <span style="COLOR: red;">“春节后,新华街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王医生提醒我们,单靠个人的力量,恐怕永远也找不到钱芳的亲生父母。”李秀清说,“我这才想到,能不能请你们帮忙,也许只有这样,才能找到她的亲生父母。”</span><br/> 下午3时许,记者就要离开钱家时,远在贵州打工的钱自谱打来了电话。老人在电话中叮嘱老伴要好好照顾女儿,保重自己,并说自己在那儿一切都好,让老伴放心。<br/> 当记者试图问询老人在贵州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时,老人缓缓地说:“只要女儿能够恢复健康,其他都算不了什么。”<br/> “老伴比我更苦,除了多挣钱给女儿看病,他实在是什么都不想了。我一定要找到女儿的亲生父母,救我的女儿!”说这话的时候,李秀清的眸子里透出的是坚定。<br/>(转自八方论坛:http://vcom.hnby.com.cn/dhbbs/dispbbs.asp?boardID=53&ID=297369&page=1) </div>
[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-2-22 23:57:54编辑过]
|